氮氧化物分析仪在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氮氧化物浓度的精准测量至关重要。为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五点检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第一点检查,零点检查。在没有氮氧化物存在的清洁环境下,对分析仪进行零点校准。这一步是基础,若零点不准确,后续测量数据就会出现偏差。通过专业的校准气体(浓度为零)通入分析仪,调整使其显示值为零,确保测量的起始基准是准确的。
第二点检查,量程检查。使用已知高浓度且成分标准的氮氧化物校准气体,使分析仪的测量值接近满量程。确认分析仪能够准确识别并显示高浓度下的数值,量程的准确性关系到对高污染情况的监测判断能力。
第三点检查,线性检查。选取不同浓度的校准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在分析仪的量程范围内均匀分布。分别将它们通入分析仪,观察测量值与已知浓度的线性关系。若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说明分析仪在量程内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四点检查,漂移检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分析仪进行重复测量,例如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或者数小时内。如果测量结果出现逐渐增大的系统性偏差,就表明存在漂移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仪器内部组件的老化或者环境因素引起的。
第五点检查,响应时间检查。突然通入氮氧化物校准气体,记录从通入气体到分析仪读数稳定且达到规定准确度的时间。这一指标反映了分析仪对气体浓度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通过这五点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还为环境治理、工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